幫老弟買筆電,又是開始上網尋找合適筆電的動作,主要考量是 3 萬以下、不要太重 (2 KG 以下)、記憶體 4G (含)以上、螢幕大小儘量為 13吋、SSD 為主,如果是硬碟最好是 7200 RPM。
其他像獨顯、數字鍵之類的就沒有在考慮範圍內,因為,已經有 PC,如果要打遊戲,用 PC 打還比較爽。
購入時間:2015/03/28,購入地點:台北光華商場,購入金額:2X,000
幫老弟買筆電,又是開始上網尋找合適筆電的動作,主要考量是 3 萬以下、不要太重 (2 KG 以下)、記憶體 4G (含)以上、螢幕大小儘量為 13吋、SSD 為主,如果是硬碟最好是 7200 RPM。
其他像獨顯、數字鍵之類的就沒有在考慮範圍內,因為,已經有 PC,如果要打遊戲,用 PC 打還比較爽。
購入時間:2015/03/28,購入地點:台北光華商場,購入金額:2X,000
主要介紹 Docker 的實作,會提到以下幾個部分:
在進入實作前,會簡單介紹 Docker 與虛擬化的差異、Docker 上的重要元件,接下來準備的部分會需要安裝 Docker 及先登入 Docker Hub。
Docker 是一個開源專案,支援多平台,從筆電到公、私有雲上能進行快速部署輕量、獨立的作業環境。Docker 使用 Linux 核心中的功能,Namespace 及 Control Groups (cgroups) 等,來達到建置獨立的環境及控制 CPU 、Memory 、網路等資源。
專案網址: http://www.docker.com/
1 |
dd if=/dev/zero of=/dev/da1 bs=1k coun=1 |
備註:/dev/zero是一個特殊檔案,將da1的分割資料破壞掉,且da1的block size為1k
1 |
fdisk -BI da1 |
1 |
bsdlabel -Brw da1s1 auto |
1 |
bsdlabel -e da1s1 |
會進入以下編輯畫面,如果此分割區並沒要割成根目錄(/)的話,可以使用d分割區代號。
# da1s1:
8 partitions:
# size offset fstype [fsize bsize bps/cpg]
c: 6281352 0 unused 0 0 # “raw” part, don’t edit
d: 6281336 16 unused 0 0
1 |
newfs /dev/da1s1d |
一開始聽到MBR這個詞的時候,真的非常困惑,而且也搞不懂這是在做什麼用的。
直到最近,要開始教別人的時候,才逐漸了解到MBR的用處。在此也分享我對MBR的認識。
先簡單介紹電腦的開機流程:
按下電源 → 讀取BIOS (檢測硬體) → 讀取硬碟的MBR → 載入開機磁區(含開機管理程式) → 執行作業系統
在開啟電腦時,電腦會先載入BIOS,在透過BIOS去載入儲存在CMOS的資料,在CMOS中通常會儲存CPU與週邊硬體溝通的時脈、硬碟的大小、系統時間、開機順序等,BIOS藉由儲存在CMOS的資料可以偵測週邊的硬體,再由所設定的開機裝置順序來讀取資料,假如是設定由硬碟先開機,接著讀取硬碟最先讀取到的就是MBR(Master Boot Record),因為MBR儲存在硬碟的第0面、第0軌、第1磁區,在硬碟中佔了512 bytes來儲存資訊。
繼續閱讀 “何謂MBR”